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新来的县长叫许运来,是企业干部,这次他的破格提拔,受到了地委专员和地委书记的一致举荐,这倒是不多见的事,听说他为人很随和,你要和他搞好关系。” “呃,我知道了,干爹。” 朱开明送岳书诚到地区要回县城时,从来没和朱开明说过这么多话的岳书诚,忽然话多起来。 而此时朱开明眼中的岳书诚并不是一个领导,倒像是一个慈父,一件纯灰色的羊毛开衫里衬了件白衬衣,双鬓中又增添了不少的白发,目光里也没有了往日的威严。 是呀,几年的朝夕相处,朱开明好像岳书诚的影子一样,已经变成了彼此生活中的一部分,就是朱开明被提拔为边贸总公司副总后,岳书诚去省城开会,去地区汇报,甚至下乡调研,都是让朱开明继续给他开车当机司。 用干爹岳书诚的话说:”你是自己人,用起来放心。” 毎当朱开明听干爹这样说,心里都有那种好像中了头彩的感觉。 这几年,朱开明在岳书诚身边,才真正知道当领导的辛苦。 北江小县,人口不多,可地广资源多,黄金,木材,煤矿,都在小县的管辖内。 北江县被定为全国的贫困县,北江县的居民都脸红,何况是县长,县委书记了。 北江县城里的居民,其时并没为自己没什么钱,而感到生活贫苦,一年四季,江里会为小城的人提供野生的江鱼,冬天,男人们都相互结伴上山抓野味,下套套狍子,打野鸡野鸭。 秋天山上有野生的木耳猴头蘑菇,供人采摘。 夏天,自家房前房后的园子里种的茄子辣椒豆角,非常新鲜,按现代话说叫纯天然。 朱开明刚到县城时,县里并没什么企业,有一个国营砖厂,一个集体体制的木材综合加工厂,一个半死不活的食品加工厂,还有一个酒厂,专烧粮食酒供给县城的人和邻县的人,而喝惯了这种入口烧心浓烈白酒的当地人称之为’小烧’。 县里除了工人和一部分国家机关工作的职员,大部分居民是分住在各乡村的农民。 可北江县的农民跟全国各地农民不同的是,他们从来不种地。 不是没地可种,是地多了去了,但没人种。这也和北江县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丰富有着直接的关系。 黄金当然大家都知道了,但这不是毎个人想得就能得到的,地底下的东西,大家看不见摸不着,当地的农民当然不是弃地而去淘金。 挖煤,也不是人们的选择,小城就这不到10万的人口,而居住在城镇的居民还不到小县人口的十分之三。 且交通运输也是问题,煤挖出来,运出去,这运费都比煤贵了,当然没人干这赔本的生意了。 那就只有木材了,是的,木材。 这木材可是看得见摸得到,既可以变钱又可以冬季取暖,而小县的周围山脉上落叶松,樟子松,桦木等硬杂木满山片野。 尤其是那如超级胖子腰粗的落叶松,樟子松都是百年以上的树龄,而且价格不菲,自然成了当地农民主要的生财之道。 所以,小城的农民家家户户都有小四轮手扶拖拉机,当地人管它叫小猴子。 它非常实用,农民用它冬天去山上采伐木材,一次能拉三五立方米,一立方米从山上运下来,卖给木材贩子,要00多块钱多一立方米。 能干的一天能拉趟,这一天就能收入就两三千块钱,这一个冬天,就能收入几十万,去了机械烧油的费用,也能剩下一大半钱。 等到了春天,冰雪融化开江后,上不了山了,人们就去江里捕鱼,每天除了自家吃的,余下的就去小城的自由贸易市场上去卖。 雅文库 尽管这一冬天的采伐木材已经收入很多,人们并不是指着卖鱼赚钱,但这其中的乐趣儿和享受,只有地道的小城居民才能体会。 在市场上经常能听道这样的话:”哎,老三,你可真厉害,这鲤子今早打上来的,足有15斤吧,这魚搁点咱自己家下的大酱一炖,在往里整点干辣椒,那可是老香了。” “15斤!起码0斤以上,那还用说了,这条鱼贵贱不卖,一会儿我拎家去,让我那口子给我炖上,晚上这个鱼头够我喝半斤小烧了,哈哈。” “不特么卖,你拿市场上来显摆啥?快拿家去得了,一会市场管理所的来了,我看你还搁这得瑟?” “哈哈,我这不是从江边直接来市场了吗,老哥你说的真对,我这就送家去,哎,晚上去我那整两盅?” “我才不去那,我也整了条大的,早叫我那口子搁家小火炖上了,咱不像你这么能得瑟,小烧是儿子昨天从酒厂炉上接的头道烧,你要想喝还是来我家吧,哈哈。” “咳,这咱是不敢和你比,你儿子多出息,初中毕业就让你给弄酒厂去了,现在都成师傅了,当然你想喝几道烧喝几道烧了,我呀,没儿子的命,这老婆子可是能生,一来就一对,不说这个了,说了我伤心,老哥,你帮我看一下,我把这条鱼送家去。” “行,你这些杂鱼怎么卖呀?” “随便,给钱就卖,你看着整吧,拿家去吃不了都坏了,最后也是扔,家里腌的咸鱼坯子仓房里都装不下了。” “哎,老三,这又整了条这么大的,往家拎呀?卖我吧?” 这老三刚要拎鱼往家走,又有熟人喊他。 “多少钱不卖,回家炖上去。” “这把你牛的,我看你院里又买了两台小四轮子,去年冬天这木头没少拉吧?” “啊,还行,还行,全城第三。哈哈。” “你就吹呗,我去林政去举报你。” “那咱可不怕你,你也不打听一下,这林政的上上下下哪个不是吃我老三的鱼?全是哥们儿。” 所以在那个年代里,尽管小城的人都不知谁家里到底有多少钱?但是经常看到今天这家打地基了,那家又上房梁了,砖瓦房盖的一家比一家漂亮,也不知钱是哪儿来的? 但小城的人都知道,一准是上山拉木头赚的。 有人可能要问,那山上的木头随便采吗? 还真被你说着了,那个年代国家还没有什么森林保护法,那满山的原始森林,还真跟自家园子里的葱,想吃就摘。 这境江小县尽管是农业县,除了老实巴交的农民种地外,有点儿头脑的都去赚外快了,谁还有心思种地呀。 所以,这县城的人,不光是农民冬天去山上拉木头赚钱,就是县里的工职人员也是大部分人参与其中,那木头就是钱的观念,已深入小城人的心中.....(未完待续) 点击下载最好用的追书app,好多读者用这个来朗读听书!
页面连接:http://www.xszsj168.com/read_0_abaej/bb10sef10j.html

首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狒狒小说网废文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