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笔趣阁> >帝国废墟-推荐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app2();

read2();

冀南战役一结束,冀南前指就没有存在的法理依据了,秦川把前线剩下的琐事交给了何柱国负责,由他指挥部队继续向冀南石友三的老巢邢台和河南北部的新乡地区挺进,清除石友三的残余势力。至于张作相,因为老父病危,已提前交卸了总指挥(监军)的职务,赶回东北锦州老家去了。

这不是秦川要避嫌,张作相一走,他就要辞去副总指挥和第三军军长的差使,主要是从英国进口的大量粮食和机械已近到达天津港,堆积在那里,众人都不知道怎样处理。

因为策划这次向英国出口信用借款是秦川和辛昕几人的主意,虽然进口的名头用了华北政务会的名义,但还款的事还是落到他们身上,张学良只是给他们背书而已,肯定不会拿出真金白银出来还帐的。这下华北政务委员会的人,谁也不敢接这个烫手的山芋,只能是他们几个出面处理。

在秦川和辛昕的筹划当处,这批粮食本就是用来赈济今年将要发生的“江淮大水灾”的,只有少量的是给北平行营养军用的。现在到了7月中旬,那场惊世骇俗“江淮大洪水”如期到来了。

1931年的江淮大洪水是中国有史记载以来最大的几次大水灾,波及全国16个省市,南到珠江,北到黄河,全国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一时翻做泽国。根据后世统计,这场大洪水造成了约6000万人家园被毁,死亡人口达370余万,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3亿元(银元,约为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3分之1强),可谓是旷世大劫难。

最悲惨的还是在当时的政治体制下,政府应对灾害无措,救济无力,有限的赈济物资被大量贪墨,直接转变成了一场人祸浩劫。在这种情况下,几个人是不会对此坐视不管的,因此便策划了这次的英国大进口方案。只是没法对张学良明说,只好以“买粮济军,稳定华北”的名头来操作的。

江淮大洪水的第一次洪灾已经在上个月,即6月18日到28日期间,在苏北、皖北的淮河流域发生了。就连要北上策应东北军,计划对石友三作战的中央军刘峙部,都被大水阻于蚌埠一带,无法按约去抄石友三的后路。好在东北军有了秦川这个开挂的人物,在10天之内,独力打垮了石军,才解除冀南的威胁。

现在通往江淮地区的交通已经打通了,是时候安排赈灾行动了。

几个人在策划这次救灾行动时,就定下了几个目标。首先,是人道主义的情怀,中国的经济和公私财产,以及人民生命上的损失如此之大,几个人但凡有一点办法,都会出手做些什么的。

其次是为今后的抗战做经济布局。这次受灾最重的地区,集中在长江流域,像武汉、九江乃至腹地的长沙、南昌等城市,都是辛昕策划的经济自贸区的重要骨架要点,也是今后抗战的重要经济支撑点和纵深要地。如果不能尽快恢复起来,就会丧失对外资的吸引力,当地经济和民生将继续穷困下去,失去对抗战的支撑。

沿海的开放城市倒是可以借此把外资进一步集中起来,但是抗战爆发,沿海的城市就会全部丢失,很有可能便宜了日本人。所以恢复纵深腹地的经济发展就是救灾的目的所在。

第三,就是中国产业人口的储备和培转型安排。在中国现在的政治体制之下,中央政府的动员效率极低,割据地区的自救行动更是不堪一提。想要靠着把持着中央和地方大权的草莽、武夫们来主持救灾,成效就根本不能抱着希望。

实际上,真实的历史上,几千万人最终接受的救济只达到每人6角银元的水平,只相当于灾民个人平均损失的013的比例,低到难以置信的地步。这种混乱和低效的救济,直接造成了大灾之后,上千万人流离失所,沦为难民。广大的国土腹地,农村经济间接破产,国家财富和工商业力量直到77事变时,都没有恢复到先前的水平。

几个人的计划,就是想利用手中的粮食,安顿这些难民,并把他们快速转化为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人口,这也算是借着这场大灾害,实现产业劳动人口的快速集中。


页面连接:http://www.xszsj168.com/read_0_azcz10/jfscbwsa.html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烟雨红尘小说网爱去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